新華社沈陽3月27日電(記者趙洪南)遼寧省石窟寺專項調查工作近日完成,調查摸清了遼寧石窟寺(摩崖造像)資源的“家底”共51處,其中包括新發現12處。
此次專項調查由遼寧省文化演藝集團(省公共文化服務中心)下設機構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具體承擔。據介紹,專項調查工作從去年11月開始,調查范圍廣泛,涉及省內7個地區1911年以前開鑿的石窟寺(摩崖造像)共51處,復查39處,新發現12處。
此次調查全面查清了遼寧石窟寺資源的類型及分布區域,基本確立了遼寧地區的石窟寺及摩崖造像萌芽于北魏時期、發展于遼金時期、繁榮于明清時期的時代鏈條。
此次調查過程中大量采用了新技術、新裝備,如無人機航拍、三維掃描測量、手機App現場錄入等。通過跨領域多學科合作,實現集考古、文保、測繪、攝影、巖土等眾多學科的協同合作。
調查從雕塑、書法、繪畫、建筑、藝術等多角度提取信息解讀文物內涵,共完成石窟寺單體調查報告51篇,并錄入“全國石窟寺專項調查信息管理系統”,形成了《遼寧省石窟寺文物名錄》《遼寧省石窟寺專項調查工作報告》《遼寧省石窟寺安全防范情況報告》等多項調查成果。
據了解,下一步,遼寧省有關部門將充分利用和轉化這次石窟寺調查取得的成果,高標準編制遼寧省石窟寺保護計劃,同時針對一些地區的中小石窟寺開展搶救性保護,消除文物險情。
本文轉載自中國新聞網,內容均來自于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內容版權歸屬原作者及站點所有,如有對您造成影響,請及時聯系我們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