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0月28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院長吳一戎28日指出,地球觀測應當服務全人類可持續發展,廣大發展中國家和環境脆弱國家參與地球觀測組織(GEO)、亞洲大洋洲區域綜合地球觀測計劃(AOGEO)具有重要意義,中國航天也需要通過在國際關注的重大議題中發揮作用,服務人類命運共同體。
受GEO中國秘書處委托,由中科院空天院和常州市政府共同舉辦的第三屆AOGEO國際研討會當天以線上線下相結合形式在常州開幕,吳一戎院士在開幕式上致辭時作上述表示。
他說,數字經濟給地球觀測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發達國家較早發展和應用地球觀測技術,積累了豐富科技成果。但是,數據資源優勢和技術壁壘也令廣大發展中國家很容易在技術演變過程中形成各種依賴,在實際應用過程中產生對先進地球觀測資源的數據鎖定、技術鎖定、認知鎖定甚至政治性鎖定。
吳一戎表示,中國在軌遙感衛星規模已穩居世界第二,性能迅速逼近甚至部分超越世界先進水平,衛星應用正從試驗應用型向業務服務型轉變。中國以GEO輪值主席國、AOGEO聯合主席國身份和總部設在北京的亞太空間合作組織等機構為平臺,在亞大區域地球觀測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如何將較早積累的地球觀測應用實踐在后發國家和地區推廣、復用和擴展?如何共同應對數字經濟給地球觀測帶來的新的機遇和挑戰、規避地球觀測技術發展演變過程中產生“鎖定效應”?“這是在全互聯時代開展地球觀測應用合作的使命和任務,也是我們開展區域統籌協調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他希望本次國際研討會與會各方進一步促進亞大區域地球觀測應用技術互融、設施互聯、資源互補、服務互通,提升通過政府間科技創新合作應對全球性和區域性重大共性問題能力,服務區域社會經濟發展。
據了解,GEO是國際地球觀測領域規模*大、*具權威和影響力的政府間合作組織,中國是GEO創始國之一,今年擔任輪值主席國。由中國與日澳韓聯合牽頭的AOGEO,是全球四大區域性GEO之一。(完)
本文轉載自中國新聞網,內容均來自于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內容版權歸屬原作者及站點所有,如有對您造成影響,請及時聯系我們予以刪除!